剧情介绍

  1981年,艾滋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在纽约出现。由于它集中发生在男同性恋当中,所以在当时又被称为“同志病”。内德(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是一个激进的同志作家,当他看着朋友纷纷死去以及政府的不作为时,义愤填膺的他发起了男同健康危机组织, 呼吁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场即将爆发的大瘟疫给予重视。半身瘫痪的女医生艾玛(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少数从一开始就高度警惕艾滋疫情的的医护人员,也是内德重要的异性恋盟友。在运动中内德认识了纽约时报记者菲尼克斯(马修·波莫 Matt Bomer 饰),两人陷入如火如荼的热恋。然而菲尼克斯最终也被确诊感染,悲痛的内德惟有爱人和事业两线作战。健康危机组织的主席布鲁斯(泰勒·克奇 Taylor Kitsch 饰)虽然是内德最好的朋友,然而深柜的他行事风格与好斗的内德截然相反。执行董事汤米(吉姆·帕森斯 Jim Parsons 饰)一直试图平衡两人,却无法消弭越来越大的分歧,一场决裂迫在眉睫。而此刻已是艾滋在美国蔓延的第四个年头......
  HBO电视电影《平常的心》改编自托尼奖同名戏剧,作者拉里·克莱默亲身经历了80年代的艾滋风暴,他以自己为原型,将纽约同性恋人群以及艾滋病人的生活和感悟写进剧本。电影不但描绘了早期艾滋运动的真实和复杂面貌,而且呈现了同志争取权益的曲折与必要性。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和环境,去爱、去追求爱都应该与生俱来的权利。

评论:

  • 侍访儿 0小时前 :

    諷刺意味有些用力過猛,但前半部真的很戳中我的笑點,後半部卻荒誕得只剩沉重。這部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縮影。

  • 卿嘉美 3小时前 :

    全片充满了自以为是的美国中心主义,甚至盖过了自身的讽刺对象。剧本的硬伤太多,对科学的曲解,对戏剧性的过分追求,都导致现实部分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往好了讲,可能是作者想讽刺的内容太多了。可惜更可能的是创作者能力过于不足了。

  • 叶英豪 5小时前 :

    居然还有A妹的献唱,心满意足。

  • 季贞婉 6小时前 :

    2.5; an exhausting clusterfuck that downgrades serious subject matters into distracting, repetitious, divisive caricatures; the satirical value lies not in its preachy, on-the-nose screenplay, but in how much this mess parallels reality @Concordia

  • 宗政幻露 6小时前 :

    笑到拍大腿,喜剧版忧郁症,也就是疫情疯成这样才会拍这种电影,把川宝希拉里马斯克一帮人黑了个遍,当然也没落下咱们大老板,男朋友说导演黑美国资本政府黑成这样,中国不引进这部片子天理难容。

  • 屈刚洁 8小时前 :

    问,如果现在电视上杨振宁说彗星马上撞地球了,大家还剩一个月,你会害怕吗?——我觉得当时那一刻可能会害怕和沮丧,但就像这电影中的人类,我很快就会被周围人的状态所感染,掉入到某种媒体的狂欢当中。

  • 斐从蕾 6小时前 :

    主讲新冠肆虐大美利坚这茬子事,苹果华为之争、霉霉恋情绯闻、弗洛伊德事件等也面面俱到影射。好莱坞啊,全美最大民主党左派大本营,众星接下此片应该也是闻出了剧本的现实讽刺意义,梅姨亲自演特朗普挖苦;大表姐也真会挑剧本,《母亲!》直指默克尔难民政策,这部则辛辣开刷当今整个病态美国。

  • 佼婷美 5小时前 :

    还是那句话,为什么要拍……这么重复这么长……一度想去做家务。

  • 亓宏达 0小时前 :

    我特喜欢导演在处理这种密集时态+紧急事件的快剪跳切方式,让人一下子就能沉浸于此并过渡叙事,这在《大空头》就很明显了。此片的重点不在于彗星将要撞地球,而在于把一个危及全球的紧急事件穿插在各大段情节中,调侃讽刺政客作秀、选举丑闻、娱乐至死、肤浅传媒、麻木人世、狗血八卦、流量至上、反智主义以及无良资本家,——某种程度与当今新冠的世情形成互文,于此中犹有黑色荒诞意味。就这趋势人类毁灭是早晚的,这情境犹如看库布里克《奇爱博士》——“毁灭吧,赶紧的!”当你抬头看到彗星近在咫尺,“可怕又美丽”,为人类文明顺利画上休止符。临终前的哀悼,文明的终结,人类的大起大落,真TM刺激。7.9

  • 扈高驰 0小时前 :

    这就是好莱坞政治总动员的威力,不是说制作有多好,出演就是一种表态,矛盾的是,电影在讽刺当下美国社会的撕裂,中立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但是这部电影本身又在进一步制造这种撕裂的事实。这种全明星的阵容和题材也是大洋彼岸另一个国家的拿手好戏,故事天差地别,手段别无二致,时代用影像记录下什么叫环球同此凉热。

  • 丁梦菲 5小时前 :

    喜剧可以是匕首和抗议,调和一些温情元素(女科学家寻爱,男科学家回家以及末日晚餐)让它不那么烫嘴。

  • 强嘉 4小时前 :

    和朋友一起看的。他一半就看不下去去睡觉啦,而我看得津津有味,觉得是神作啊~讲的可不是这世间乱象吗?对这片子的理解应该反映了一个人对这世界的理解深刻程度吧

  • 文涵 0小时前 :

    就算我们能预见历史,也不会阻止它发生。就像即将到来的会议,也许是某场毁灭性灾难的起点,然而人们鼓舞欢腾。。。

  • 堂映安 9小时前 :

    《这就是美国》(包括它能拍得出来)。最后大石头终于落地,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mankind deserves it。这卡司还是值得的,每个大牌都得以不太费力地本色出演,梅丽尔斯特里普更神奇地将希拉里和川普融为一体。Ariana Grande的那首歌已收藏。

  • 冬静 6小时前 :

    麻花语调:都得死!这是部用来测试「绝望度」的黑色喜剧大电影,你绝望吗?政客要权利,资本要利益,媒体要流量,学术要啥没啥,穷苦老百姓不知道能信谁依靠谁,韭菜死都不知道该怎么死。

  • 操寄灵 0小时前 :

    亚当麦凯的节奏有点迷,可以删掉一些情节,留些三星少将卖白宫零食的段子就够讽刺了,要知道奇爱博士只有95分钟啊。

  • 旭涵 4小时前 :

    疯狂的世界正在上演,作为一个渺小的普通人能做的也只有好好过自己的生活,祈祷自己在睡梦中死去!

  • 休星渊 8小时前 :

    6.0/10。观看体验并不愉快,不是影片造成的,是它映射了太多我们在现实中正经历的磨难,与此同时却又完全不留存一丝希望。它述说的苦难离我们太近,它给予的光芒又几乎没有。彗星撞地球以及更多具有灾难片标签的电影一直以来都在以其幻想——人类战胜自然——满足人类内心超越平凡的欲望。不过现在电影的造梦属性停止了,被Meta、政治和这个疫情折磨得精疲力尽的人们终于能在这里平静地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了。这种意义上来说,电影里的人们是幸福的,至少他们不必再煎熬地存活于世了。技术上说,这部电影还是太美国了。高情商的说法是它找准了自己的主要受众群体美国观众,低情商的表述就是政治游戏和科技生活局限了美国电影对更广阔世界的审视也限制了其对更宏大问题的思考。不过想点好的,人类依旧能戏谑自己,也就意味着灵魂依旧没有消逝。

  • 宰父融雪 5小时前 :

    真正的悬浮就长这个样子。看似亚当麦凯又要拿出最main的一面来怼天怼地,确实,资本崇拜 职场潜规则 民粹 娱乐至死 普信男 妈宝男 红脖子批判的面面俱到,但是几乎任何方面都是极其符号化且浮于表面。因为这个故事本身设置的危机已经不同于大空头相对小影响面积和受众的金融危机,全人类的灭绝成为主线,但是展现的视角依然是如大空头般精英化,脸谱化,小格局,刻板化。他讲的每一个点都有其他的主要探讨这个议题的电影且比他讲的好很多倍,全片似众生相实际浮皮潦草。片子里的总统煽动选民说小李他们在俯视你们,但实际上 只有俯视观众的导演才能构建出这套物欲横流的悬浮精英叙事。小李的人设极度转折看似想做复杂性,实际上把导演本身的深度直男属性暴露地一览无余,反而引起不适。就这样的文本与表达,放在阴谋办公室顶多拍一集

  • 兰彭彭 2小时前 :

    讽刺喜剧,实则悲剧,导演的社会观察精准,现实比电影来得更荒诞,反智。政客谋权、媒体娱乐至死、资本逐利、科学同流合污、民众二极管,在信息战中一次次把水搅浑,最后奔向“末日狂欢”“毁灭吧,累了”“我们至少拥有该拥有的了”的悲观结局。回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彗星是什么?真相又是如何被一步步漠视、掩盖甚至颠覆的?个体何尝有去剥开迷雾?不要抬头,只需要抬头看。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