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68年,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成功。 这一年,电影界前辈、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个电影史应该以"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两个概念来划分的论点。在他看来,38岁的哥达尔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早在1965年就已经说过:"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宣称:"在戈达尔的影片里,学问太多了。"
  其实,除了处女作《筋疲力尽》获得1960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比挨洛》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中国姑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戈达尔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 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评论:

  • 野萍韵 2小时前 :

    不太成功的改编,演员是好演员,就是一言一行怎么都不对味儿,有种气质不合的别扭。整个叙事也是功力不足的感觉,抛开原著来看,更是一头雾水。

  • 粱俊茂 9小时前 :

    無為徒食の島村と貧乏は嫌と殴り書いた駒子。お金さえあれば素直でいられるんだかな。喜欢几处手部刻画,感觉叶子和驹子互换下角色会更合适

  • 晨嘉 8小时前 :

    三位演员都喜欢。就是故事拍得有点单薄了,结局的收尾过于不痛不痒的。

  • 滕起运 9小时前 :

    这片子能收获欧美观众的好评,大抵还是映衬出当下恐怖片题材的式微,尽管A24仍在不断尝试新元素,但本片显然只能算作一个完成度不高的实验性产物。全片的模式基本只是把德州电锯杀人狂里的主角团换成了AV剧组以及杀人魔变成了饥渴老夫妻。导演和编剧似乎是想借此讨论些关乎性与爱的命题,于是这一讨论便是长达一个小时的铺垫,而后作为恐惧惊悚片的虐杀内容则显得极为潦草而简单,老年人床戏很猎奇但也仅此而已,片子的节奏可以说是慢到挑战恐怖片禁忌,复古迷影元素也在漫长的叙事中被稀释掉了应该有的特色。总的来说,噱头大于内容,虎头蛇尾的半成品是本片的观感。

  • 鸿静 1小时前 :

    好看呐,虽然情节可预知性略高,但就是喜欢这一挂拷问观者的电影。精准的景别调度+预先张扬的炸弹时刻+类型元素拼接+连接影像与现实/恐惧与欲望的匹配剪辑(尤其是情绪高潮点的几次频闪式剪辑,击打观者内心的同时也指向了正反两位主角的二位一体,太棒了)以及某种精神污染式的“反凝视”,再到最后以“分级标志”呈现的片名完成闭环,在戏谑中直面爱和欲望的本质。BTW,查了一下,老太太果然也是Mia Goth演的,她在红光中起舞的那段一度看哭了

  • 驰振 4小时前 :

    我们将“衰老”看成一种难以接受、可怖的过程,是对人类自然发展的自我否定。将性功能的退化理解为老年人的“无性化”,更是一种违反人性的解释。

  • 锦婧 6小时前 :

    非典型爱恨情仇 世间万物都是徒劳 却不愿就此沉沦

  • 须念寒 2小时前 :

    本来是想来看高桥的,结果被女主美到。美术和服装好美啊,但是镜头总感觉有些单调。去看小说了

  • 邵如蓉 7小时前 :

    驹子爱的太悲哀了,电影后面那段日记叙述让人忍泪不禁。女人啊,真是感情的俘虏。真是徒劳啊......

  • 露婷 7小时前 :

    客观评价来说,影片的轻重点失衡;整体观感略微有些平淡。不过这恰好在形上已经有了七八分司马辽太郎的感觉;可惜通篇没有太多藏于细微处的壮烈感,也许是受制于水平,有些剧情,台词和镜头可以打磨的更好一些,神上与司马辽太郎的文章只有二三分相似,属实可惜。

  • 洪红旭 2小时前 :

    复古色调+转场还以为能有点意思,几处室外和俯拍还以为能有点《仲夏夜惊魂》的气质,越往后越泄气,气质滑落极快,虐杀又不够爽,就是比《欢愉》更利用题材的模板故事。

  • 童星驰 5小时前 :

    又要加入那么多自己的理解,又要老老实实按照原著拍,这不是徒劳吗

  • 楚冬灵 0小时前 :

    看完胸中郁结,不知道是因为徒劳的基调还是全篇欲说还休的碎片叙事。最后结尾对幸子苍白的前半生回顾伴随着大火下无力的嘶喊还是瞬间击中了雪国的主题。

  • 表振平 8小时前 :

    岛村先生是“徒劳”先生,行男和她有隐晦的情意却在东京之后渐行渐远,她喝廉价酒那天也想紧紧抓住岛村的吧。但是很难说不是像其他的客人一样,岛村也会因为“喜新厌旧”而离开她。

  • 月楠 7小时前 :

    有略微感受到那种悲伤的爱情,是日本特有拧巴的感情,那没用的"徒劳"感有传递到,但可能跟大段的独白关系很大,而且最后脑中电影去揭秘的部分却有种氛围上的破功。节奏比较慢,支撑我看下去的是奈绪的美丽和高桥一生的阴郁气质。

  • 锦文 4小时前 :

    没看完原著看完了电影 好像懂了又没完全懂 或许一些内在的情感是不需要语言描述的(是我描述不了) 生命本就是徒劳 但依然要活下去

  • 翠凡灵 2小时前 :

    好无聊以至于让我读川端康成的心有些许退却。高桥一生在这个剧情中显得很碍眼是怎么回事?Nao盘发气质佳恍惚间像年轻时的优酱。

  • 隗鹤梦 9小时前 :

    非常日式的拧巴,不得不说中间有一段老出戏,高桥一生造型有问题,而且每次大特写虽然阴郁的感觉很好,可这头发什么的又觉得很有杀气,这电影最后20分钟用奈绪日记再理一遍。有种给我前面开小差补课的感觉。这电影的独白部份太多,节奏也慢,看不惯日影的就放弃吧

  • 隐可可 9小时前 :

    所以,人生的阶段不外乎两种结果,成功后陷入失去目标的虚无,或者失败后陷入徒劳。二者并无本质的差别。

  • 灵淑 4小时前 :

    改编的好不好看完你告诉我吧.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