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福腾 7小时前 :

    这浪潮让他觉得喘不过气,终究到最后也没能学会游泳

  • 翁问萍 0小时前 :

    在及其冷静的氛围里制定大屠杀计划,只有利益掣肘,更没有制约和反对,一片欣欣向荣,稳中求胜,这个倒是很有亲切感。

  • 良辰 6小时前 :

    三小时的体量终于能够承载一个超越故事本身的表达了,自传带来的厚重感无疑是对唐诺的最好回击。

  • 起辰 0小时前 :

    一场盛大的死亡,活着只是侥幸,无法随波逐流,我终将溺死在这世界的洪流中。

  • 那拉峻熙 1小时前 :

    混乱的秩序,堕落的人们,在一战与二战相交的时代里。

  • 骏佳 3小时前 :

    太绝了这电影 那种感觉把控的太好了!男主演技很🉑️好会演

  • 鲁泽民 6小时前 :

    陷入了无尽的、混乱的自我表达,且未被具有内化力的文本所组织起来。后重看<彼得罗夫的流感>。

  • 邵子平 9小时前 :

    万湖会议的会议纪要只有15页,但却决定了600万犹太人的命运。会议记录人阿道夫·艾希曼在二战后,逃到了阿根廷。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指示,必须把艾希曼带回以色列公开审判,“活的最好,死的也行”。摩萨德局长带着11个人亲赴阿根廷,有惊无险地将艾希曼“绑架”回了以色列。在3000多页的案情记录面前,艾希曼被判处有罪并被处以绞刑,算是给“万湖会议”划上了一个句号。

  • 林国 4小时前 :

    1931年的柏林,作家法比安的一生。

  • 普良骏 7小时前 :

    纳粹崛起前夕,魏玛共和国学生艺术家的生活。法比安大概1900生人,一战后期入伍,经历了战败,他的生活看似与政治无关,其实已经被凡尔赛条约死死盖住井口。在失去友情与爱情之后,像马丁伊登一样淹死,没有遭遇之后破碎的生活,也看不到他的家乡德累斯顿被盟军轰炸的惨状。

  • 菡锦 4小时前 :

    结尾的死亡让故事嘎然而止,却也是我最不喜欢的结局无论是否存在隐喻,我宁愿看见法比安在回到家乡后躲在房间独自哭泣,失去友情忘掉爱人。

  • 汪流惠 0小时前 :

    学会游泳

  • 梁逸 0小时前 :

    这电影还挺文艺的…不扭捏作态,不无病呻吟

  • 赫连新梅 3小时前 :

    前一小时过于吸引我,以至于忽略后半部分的冗长与平庸。

  • 淦痴海 8小时前 :

    一不小心可能会被犹太人,又或者,一不小心就是坐在桌上讨论如何处置犹太人的人

  • 闾觅柔 0小时前 :

    可怜的斯蒂芬——一个“有进取心的”青年黑格尔派

  • 枫怡 1小时前 :

    普通人的生活与时代大背景,个人情感与宏大叙事。二者看似毫不相关,其实生活由后者塑造、改变。法比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止于自己的善良与勇敢。

  • 蔺梓美 2小时前 :

    1 有一個大反派 導致了悲劇 如「天鵝湖」

  • 豆博敏 2小时前 :

    是不是看到了我们的未来。

  • 禚淳雅 0小时前 :

    浪费3小时的时光,就为了看一个自诩为道德品质自命不凡,却又在社会上卑微如蝼蚁的普通人走向无力的毁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