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科里奥兰纳斯》由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原作发生在古罗马时代,大将军科里奥兰纳斯战功累累,却因为倔强的脾气被放逐。科里奥兰纳斯因此纠结过去的敌人进攻罗马帝国,最后他终于被自己的母亲说服,却因此献出自己的生命。电影版把背景搬到了现代的伊拉克战场,“伏地魔”也变身成大将军科里奥兰纳斯。
  拉尔夫-费因斯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选作自己首部导演长片的素材并不是偶然,十年前他在伦敦的Almeida剧场首次出演了科里奥兰纳斯,自那以后,“我对这部作品和它的人物着了魔,我一直有种强烈的直觉,觉得可以把它放到现代的背景,拍成一部电影。”
  影片在巴格达取景,但台词则完全摘取自莎翁的原著,费因斯表示“在911事件前后,总是能在媒体上看到各种关于战争的画面,从车臣的兵变、雅典示威,到巴黎的暴乱,经济也陷入动荡,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戏剧里的情节。”莎翁笔下的《科里奥兰纳斯》也是由一场经济危机作为引子展开。
  费因斯很自信把莎翁悲剧搬到现代社会不是难事,“Deborah Warner(注:英国著名舞台剧导演)05年曾把他的《凯撒大帝》现代版搬上戏剧舞台,我在里面扮演了安东尼;96年,巴兹·鲁曼也拍了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放在现代的环境里,但说的还是莎翁的原创台词。”影片以伊拉克战争作为背景,编剧约翰罗根表示“我们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是军人出身,后来的艾森豪威尔、布什等也是如此,原来军队与政治一直与美国文化息息相关,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值得探讨的主题。”至于莎翁作品的政治性,费因斯却认为:“他留给观众的是问题,而并非单一的答案,他的人物总是处于思想的困境,任凭观众去想象命运的去向、问题解决的方法。”
  尽管《科里奥兰纳斯》才刚亮相,记者们也忍不住打听费因斯是否会再次把莎翁的作品搬上大银幕,他想了想才透露道:“我们之前谈过这方面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可能性有多大,但我想选《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仅仅因为它是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也因为它的写法很电影化。我想如果莎士比亚生在今天,一定能在电影业如鱼得水。”
  《科里奥兰纳斯》成本只有1千万美元,费因斯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拍一部莎士比亚的电影,为电影拉投资太难了”,他也借机感谢三位制片人。影片在电影节期间被美国的韦恩斯坦影业买下了北美发行权。

评论:

  • 拓跋清佳 6小时前 :

    缺乏主题的聒噪,前后两部分割裂。一眼意大利片子,甚至比不上莫莱蒂。

  • 光玉树 3小时前 :

    倒没觉得Sorrentino想当费里尼,致敬有趣。各类生活怀旧元素的组合很生动,和反面教材Belfast比起来就感觉非常诚挚。

  • 广向卉 0小时前 :

    对索伦蒂诺而言,上帝之手是马拉多纳的一脚球,而我而言,上帝之手就是电影的发明。拍电影需要什么,需要痛苦。长在厕所里的妹妹,不顾他人言说的小姨,使用发声器的糕点厨师,用梳子梳理“超级蜜穴”的男爵夫人,夏天裹着貂的老妇人……相信他们应该真实的出现在导演的成长路程中,否则凭空很难想象出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

  • 卫杰涛 1小时前 :

    男人喜欢女人,但不是最喜欢,一直如此,从足球到游戏。

  • 京嘉许 4小时前 :

    男人喜欢女人,但不是最喜欢,一直如此,从足球到游戏。

  • 微生永年 4小时前 :

    这才是正确的导演私人回忆录的打开方式,甩隔壁的贝尔法斯特好几条街。首先你得有个好故事,其次你长大的地方景色得好,起码得有山有水,谁想看北爱尔兰那几条破街道?最后,你得是索伦蒂诺逼逼才有人愿意看。拍不好电影,因为你不是那不勒斯人

  • 卫蓓蓓 8小时前 :

    只有当你离开家乡后,家乡才会变得具体。这部电影就是导演的一次回望,是一次不做任何解释的白描。但看到最后,还是会有一点感动。我想起影片开始,当镜头缓缓扫过海面,推到一辆行驶中的汽车,我在想,下个镜头应该是车内了,但镜头稍作停留,再次横摇,扫过整座城市,那刻你明白,这不是“由远及近”的序幕,而是展开了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

  • 怡妍 1小时前 :

    人总会以回溯的方式为自己的过去创造条件。性启蒙,足球马拉多纳,费里尼,家庭,梦想,命运,生命。导演为自己父母的去世创造另一种方式,让自己的不在场更加遗憾。“不,我永远不会忘记”

  • 乜晓桐 7小时前 :

    有时候真诚在电影里真的是难能可贵的情感

  • 崔雅媚 6小时前 :

    从楼上女爵那里得到往前看的启示后 整个结尾部分走向无所事事的抒情。但我喜欢导演的家人们,喜歡鏡頭與人物的距離,情緒大多靠行動和肢體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看表情,更強調人在環境中的狀態。只是他如果能换种方式回顾往事或许不至于这么用力直接。但我又怎能左右别人私影像的回忆方式呢?

  • 凌漫 5小时前 :

    最大公约数的创作。赶在马拉多纳去世时的公共记忆加上家庭录像,回忆体作品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各自呼应各自铺垫,技法那叫一个娴熟。问题是还期待着能看到《绝美之城》那样风格如此自恋的索伦蒂诺,到这一部是真的太“自恋”了,或者说只剩下“自恋”了。那个孤独啊,那不勒斯不相信我的眼泪是吗?走上电影之路可以是单纯地热爱,也可以是渴望被认可接纳,问题是从这部电影来看始终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青年时代有摇摆很正常,但至少得有一个线头作引子。还是喜欢《绝美之城》那种游记体,形散神不散。

  • 卫丰 5小时前 :

    如此私人的青春追忆,命运与家庭、足球与电影、爱与失去,在欢乐与悲剧相互交织中,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

  • 旁嘉澍 4小时前 :

    “通过我进入苦难之城,通过我进入永恒的痛苦,通过我,你就能在迷失的人群中穿行。”

  • 惠问寒 3小时前 :

    索伦蒂诺的《阿玛柯德》,少了深刻,多了沉重,寡淡不少。记忆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在它里面,我没疯,只是我很年轻。

  • 宝正信 4小时前 :

    太好看了,有点后悔没有去电影院看。那不勒斯,足球,夏天,度假,大家庭,建筑…种种我再熟悉不过的意大利日常生活的符号,在索伦蒂诺镜头下都变得更有意思。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明显分割,过去与未来,童年与成长。走吧!到罗马去!(他爸妈去世的时候我甚至以为那是个prank)

  • 度修能 4小时前 :

    6.5 现实是五感获得的真实,却也和内心的裂缝形成对峙,虽然无法拒绝现实,特别是当下的情感,故事在所有地方都会发生。这次视听效果太克制以至于让剧作从两段式有了更大的联系,从中更贴近同理心。

  • 左怀芹 1小时前 :

    冗长且无聊,剧情节奏就如同片中皮肤松弛、身材臃肿、了然无趣的人物一般,年代、地域、文化实在离我太远,无法共鸣

  • 展清润 6小时前 :

    #观影手记# 2312 4.5

  • 明冬 1小时前 :

    和《痛苦与荣耀》确实同出一辙,少年时代的记忆成为构建整个故事的基础,导演摄影方面极为出众,男孩在那不勒斯的生活充斥着动荡与悲喜。他的成长经历中虽然遭遇了一场堪称巨变的悲剧,但却仍旧未曾动摇男孩作为一个那不勒斯的观察者,饱含着对电影的热爱,用心记录下这一切的无常。

  • 卫伊然 3小时前 :

    歡喜货车与葬礼。I vitelloni在前 La Dolce Vita在后;Great Beauty在前 hand of god在后。听惯了与费里尼的对比。索伦蒂诺终究不是悲观的人,所有的伤感的人都有出路。自传不及Roma动人,却更饱满。同时期的Souvenir,Pain&Glory,电影对自己的不断回想怀念 是电影人无话可说了吗?意象照以往少了 但索拍家庭都像史诗 想及赫尔佐格拍史诗像家庭录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