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苗希恩 0小时前 :

    虚岁翻译成korea age?香港电影啊,那不奇怪了。主角是残疾人,不代表影片拍得不矫情

  • 蓟仙仪 3小时前 :

    劇情安排上張力不足,難以喚起眾人的感動,我想這套片的感動位是因為喚起大眾對真人蘇樺偉的回憶,而不是戲內的場景。不過都應該支持一下本地製作及體育的故事。

  • 贰嘉容 6小时前 :

    @2021-10-26 03:13:53 @2022-06-03 23:21:33

  • 皇梦凡 9小时前 :

    神奇小子本是小人物,

  • 震枫 1小时前 :

    我们现在太缺乏这个类型的影片,虽然是套路,但是同为残疾人给我带来那种感同身受是非常准确的。吴君如在本片里展现出当年岁月神偷都一如既往的稳定演出,还有一点,残疾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爱,更重要的是平等的尊重。因为每个人都不想被差异化看待,所以真正的关怀就是平等的交往,在这个问题上我是非常有发言权的。说回电影本身,整体的节奏是不错的,也有几段比较催泪的画面。但遗憾的地方也有,影片没有继续深挖母子间的心理戏,后面就靠配乐一路煽情,有点要强行往上推最后的高潮,这反而破坏了前面的整体风格。而且,弟弟的那条线其实可以再写多一点,因为从观影的过程可以看出弟弟是心中有怨气的,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营造戏剧冲突的一个点,可惜的是导演打算浅尝辄止。不过,像这一类型的影片,我们太缺乏了。

  • 频梦桐 3小时前 :

    整体的情节还是太过制式,那个长得贼眉鼠眼的运动员经纪人也没有成为反派大boss,没有反派的电影其实有点难拍,这一部只能说勉强完成任务。

  • 柔美 5小时前 :

    怀念之前在广州的时候,电影院有粤语版可以看

  • 逄舒方 0小时前 :

    为了煽情使用的大量慢镜头和过多的bgm看多了真的疲劳,影片整体太碎片,国语配音真的减分

  • 狂景明 5小时前 :

    两小时背景音乐不间断属实算感官操纵了,看这部片子更觉出了《桃姐》的好了,与其大张旗鼓的用特写和音响强奸感官,不如静静的隔着玻璃窗看人世间悲欢离合。踩到了国语场次的雷,听吴君如的配音也是时刻出戏了。但竞技比赛永远撼动人心,它是渺小人类向宇宙之巅的进发。ps:坐在包场影院中打完了上面的短评,属实有点点失望;pps:这场音响大到离谱,耳聋了🧏‍♂️

  • 祁家傲 3小时前 :

    前半部分都还很工整,情绪也到位;只不过最后的一场戏太没有逻辑,不明不白的就跑了第一。同时,这种基于真实原型改编的电影最后的感动更多是原型角色本身。

  • 潜向露 1小时前 :

    中前段的累積本來能超出一般體育片的窠臼,那就是母親和孩子的關係,甚至大膽地說,這種關係只有肛門期,或者是「後肛門期」:母親面對殘障的孩子,和孩子自己——關鍵是這個被遺棄者,而不在於母親或者更糟糕的母親慾望(對母愛的讚揚),他到底如何能克服母親的凝視?於是乎,這部電影仍是「肛門客體的回歸」,仍是一部勵志片,而不敢把這種分離推進到底,對於運動員的生涯崩潰也屬蜻蜓點水。這也是為什麼熱評裏仍然有肛門期式的「個人敘事不需要宏大敘事」,既然討論到政府資助or社會保障,那麼就已經是某種大環境——反對宏大敘事之前,你就已經「宏大化」了,因此這部電影的癥結除了母子一元的和諧,還在於它不敢說的地方——不只是同工同酬,或者保障運動員,而是廢除奧運,廢除競爭,這是反宏大敘事的「宏大」

  • 茅采绿 7小时前 :

    很套路,很煽情,但是不忍心给这样的电影打低分。相比于励志的故事,其背后所映射出的社会问题才值得我们深思,希望「同工同酬」永远都不要是一句口号。

  • 迟秀颖 5小时前 :

    从母子关系入手的励志传记片,相对工整和类型,弱在人物知名度和情感过于沉重,为了煽情而沉重反而基调低沉了许多

  • 芮俊美 9小时前 :

    三星半。或许运动员传记有很多种切入法,但苏桦伟的故事确实要从妈妈讲起。

  • 祯星 1小时前 :

    三星半。母亲在家里是不允许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原因是,残疾人生活已很不易,更不要说残疾人运动员,不是不喜看,是不忍看。影片挺感人的,但是我的关注点是影片立意是什么?是了不起的神奇妈妈,还是了不起的神奇小子,抑或是神奇小子的神奇妈妈,说实话,我没看懂。还有,到现在为止,残疾人的现状有没有解决?运动员和残疾运动“同薪同酬”是否有实现?

  • 籍彦杉 3小时前 :

    他说“我现在不是运动员,是快递员”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掉。细节很到位的电影,我好喜欢三个时期的演员,神态表情太像了,让我觉得这就是他的真实成长轨迹。

  • 璟栀 4小时前 :

    前半部分相当好 很催泪 节奏也是那种经典运动片的调调 中途开始拉垮 后期基本靠慢镜推情绪 就有些刻意了 能理解剧本囿于真实故事的约束 但还是有改善空间的 吴君如一如既往的稳 观影过程中很自然地记起从前看金鸡和岁月神偷的美好感受 以及 从忠奸人开始关注张继聪 既有型又有演技 非常喜欢他

  • 段芳春 8小时前 :

    苏妈妈是很伟大,但是为了有人照顾苏桦伟就生个小孩,帮他找个女朋友这样的让人很不适

  • 洁采 2小时前 :

    听到爸爸和弟弟的打呼声,泣不成声

  • 树嘉 9小时前 :

    运动员的薪酬与退役后的去处,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个人身份转变的适应程度与自身事业的一种坚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